內容摘要:
關鍵詞:烏克蘭危機;地緣政治
作者簡介:
近幾年,國際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,重大事件連續發生。其中,烏克蘭危機對全球地緣政治和世界未來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。現在,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歷史的交叉路口,未來何去何從?人類社會和國際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,特別是世界格局的變化會對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?烏克蘭危機是一個重要的案例,我們應當認真研究。
順應歷史趨勢,朝著文明社會和現代市場經濟規則相適應的方向前行
烏克蘭危機對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、全球經濟的走向帶來了重大的影響,也為原來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,國際社會所奉行的經濟全球化、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都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,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世界“行駛”的方向。似有跡象表明,經濟全球化正在走向區域化,政治格局也正在集團化,世界處在大的動蕩前夜。在這種影響下,全球貿易、技術、投資、金融市場等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。這些變化對中國的深刻影響,需要認真研究。尤其是在烏克蘭危機過程中,西方社會對俄羅斯所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——包括技術、貿易、金融等方面的種種制裁,實際上都預示著未來的巨大變化和潛在風險。
全球規則由此將產生重大變化,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,需要深入研究。在這種大環境下,我們如何應對?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,我們將向什么方向走?面臨著重大的抉擇,如何選將決定人類社會和國家未來的前行方向。我認為,我們要順應歷史趨勢,朝著文明社會和現代市場經濟規則相適應的方向前行。
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需要戰略視野和深刻思考
在這樣一個復雜的國際大環境下,加之新冠肺炎疫情,如何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增長,的確需要戰略視野和深刻思考。
一方面,從對外角度看,要著力改善國際環境,這對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要。中國四十多年經濟發展的成就表明,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推動力。開放,需要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國際環境,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緩解新冷戰思維。我們必須要去改變它,要努力使世界形勢不斷趨于緩和。這對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,對中國的大國地位也非常重要。
另一方面,從對內角度看,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,以恢復信心、穩定預期。其中,以下幾點非常重要:一是要著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推動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,市場化仍然是改革的基本方向;二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,當下中國經濟,市場信心還是有一定的減弱。在評估當前經濟形勢時,中央提到“三重壓力”,其中預期轉弱是非常重要的,預期轉弱就是信心在下降。我們一定要反復思考,預期轉弱、信心下降的原因?這和政策是否具有連續性與穩定性有密切關系,和是否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化改革有密切關系。在經濟活動中,信心和預期來自于法治,來自于完善的市場化機制,來自于穩定的政策取向。這些都是恢復信心、穩定預期的重要機制;三是要重視營商環境的改善。當前營商環境較為嚴峻,各級政府將改善營商環境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。與此同時,要有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觀念和基本規則,包括市場主體的平等性、競爭中性原則等,都需要認真考量。
在這樣復雜的外部環境下,中國經濟結構又在發生重大變化,我們一定要抓住歷史性機遇。我們已經站在歷史交匯點上,如何順勢而為,適應未來發展趨勢,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,唯有走不斷擴大開放、不斷深化市場化改革之路。我們要著力緩解國際形勢,改善國際環境。我認為,這是我們克服困難,推動經濟增長的基本著力點。
(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、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、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;本文根據吳曉求在“俄烏沖突與大裂變的世界”研討會暨《大裂化:俄烏沖突后的全球新冷戰走勢評估與防范》研究報告發布會上的發言整理)